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相关资料图)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七期,对话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工学会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CAAI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任福继。
嘉宾简介
任福继,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日本工学会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一等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022年12月9日发布的《情感计算白皮书》信息,任福继院士被评定为情感计算领域全球典型学者榜首。
划重点
1. 现在的AI模型主要是数据驱动,暴力训练模型的成本在高速增加,一味地追求参数的增多及模型变大是没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理论红利基本已消耗殆尽,必须要有新的研究范式。下一步最能引起科技界、产业界关注,以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就是情感计算;
2. ChatGPT目前还尚未真正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标准,也不完全具备与人类一样的能力,它仅仅是一枚工具;
3. AI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最终是会超越人类的,归根结底来说AI帮助人类变得更智慧了,之前是解放体力,而现在是解放和改善智力;
4. 相较于有生存压力的“创业派”和“大厂派”,更鼓励有三斗米保障的“学院派”多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在最终“从0到1”的创新过程中,更寄望于他们能够走出来一批人;
5. AI的发展也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AI工具的支持下如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数据,如何附加更高层次的东西。涉及到教育方面包括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一切都可能要改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迄今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从对话机器人到可以作图、编程的生成式AI,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智能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人工智能的世界充满奇妙和惊喜,当人类开始探讨机器能否具备情感能力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趣而又复杂起来。
想象一下,你坐在电影院中观看一部情感系列电影。当你正被动人的电影情节吸引、情绪激荡之时,突然发现邻座拿着纸巾擦拭眼泪,甚至与你沟通交流的竟然不是人类,而是一个AI机器人,你会感到震惊吗?或者更有趣的是,人类是否能感受到机器的情感共鸣,甚至智能机器是否能理解人类的情绪并进而为人类的情绪宣泄提供通道乃至安慰?这些问题已然引发了业内外无数的探讨和联想。
“现在的人工智能模型主要是数据驱动,暴力训练模型的成本在高速增加,一味地追求参数的增多及模型变大是没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理论红利基本已消耗殆尽,必须要有新的研究范式。下一步最能引起科技界、产业界关注,以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就是情感计算。”——欧盟科学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及情感智能机器人专家任福继在与搜狐科技对话中表示。
情感计算的概念是在1997年由MIT媒体实验室皮卡德教授提出。她在专著《情感计算》中表示,“情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有情感引发以及意图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情感计算的目的是赋予计算机感知、理解与表达情感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能够与人更好地交流。近年来,情感计算是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家研究重点方向之一,此前麻省理工研发的机器人能够对不同语言作出喜怒哀乐反应;IBM公司的“蓝眼计划”可使机器人了解人类的意图,当人类的眼睛看向电视时,机器获知人类想打开电视机,就向电视机发出开机指令。
任福继认为,很多大模型应用场景中都需要情感计算,例如老人与小孩的陪护,智慧社区等。没有情感的人工智能机器是冷冰冰的,也是推广不下去的。当搜狐科技好奇人工智能机器具备情感能力的时代到来需要多久,任福继回答,情感计算的实现难度远超于人工智能其它方面,近5年到10年内会有一些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产品出现,但让智能机器真正具备情感意识大概还需20至30年,预计到2049年左右会出现这种情感机器人。
谈及ChatGPT技术及人工智能模型下一阶段发展时,任福继对搜狐科技表示,ChatGPT目前还尚未真正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标准,也不完全具备与人类一样的能力,它仅仅是一枚工具。但可以预见的是,AI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比如组合、变形等)最终是会超越人类的。任福继强调,归根结底来说AI还是帮助人类变得更智慧了,之前是解放体力,而现在是解放和改善智力。
任福继表示,创新性将是下一阶段AI大模型发展的核心要素,相较于有生存压力的“创业派”和“大厂派”,更鼓励有三斗米保障的“学院派”多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在最终“从0到1”的创新过程中,更寄望于他们能够走出来一批人。
以下是对话实录(经整理编辑):
搜狐科技:您如何看待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ChatGPT是否算是技术革命?
任福继:ChatGPT从理论上说并无多少创新,引起轰动的原因还是它具备的智能涌现能力。ChatGPT目前还尚未真正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标准,也不完全具备与人类一样的能力,它仅仅是一枚工具。
搜狐科技:在您看来,为什么ChatGPT类成果没有优先诞生于中国?
任福继:中国其实是在数据方面具备优势的,但大家对原始创新的概念还较薄弱,总认为没人先去走条路子出来,就不应去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育是一方面原因,硬式教育的模式导致创新的东西很少;另一方面在于环境,中国鼓励“从0到1 ”创新的机制还没有健全,尽管很重视也鼓励原始创新,但复杂的研究评价机制是不利于创新的。
搜狐科技:现在“大厂派”、“创业派”、及“学院派”纷纷跻身于大模型研发行列,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做大模型?您更看好哪一派?
任福继:大模型要做,但每个人都去研发大模型肯定是没有必要的,比如已有很好的系统摆在面前了,再去跟在后面做是很难超越的,要做的应是瞄准好独特的专业领域,将好的模型当作工具利用起来。
相较于有生存压力的“创业派”和“大厂派”,更鼓励有三斗米保障的“学院派”多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在最终“从0到1”的创新过程中,更寄望于他们能够有一批人走出来。
搜狐科技:当下大模型不断涌现,您认为大模型下一阶段的突破点在于什么?
任福继:创新性是大模型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要素。现在的人工智能模型主要是数据驱动,暴力训练模型的成本在高速增加,一味地追求参数的增多及模型变大是没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理论红利基本已消耗殆尽,必须要有新的研究范式。下一步最能引起科技界、产业界关注,以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就是情感计算。
很多大模型的应用场景都需要情感计算,例如老人和儿童的陪护,没有情感、冷冰冰的机器是无法进一步推广的。
搜狐科技:情感计算技术的实现难点在于什么?
任福继:情感计算的实现难度远超于人工智能其它方面,实现难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感知能力,需要让AI机器先感知到人类的情感变化;其二是认知能力,让AI机器感知情感后判断其属于哪种心理状况;第三点是表达能力,也就是让AI机器学习如何将情感表达出来。
搜狐科技:如果人工智能机器有了七情六欲,那应该怎样去约束它们的行为和决策以符合伦理和道德标准?
任福继:人类研发机器的目标是明确的——机器最终都是为人类服务,这是大前提。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曾表示,其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其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最后,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情感机器研发一定要遵从伦理原则,规程及监管制度应尽早制定。另一方面,在研发大模型中应设立基准线,负面的训练数据应尽量过滤掉。
搜狐科技:像哆啦A梦一样具备情感的智能机器人有可能实现吗?人工智能机器真正具备情感的时代到来还要多久?
任福继:是肯定可以实现的,近5年到10年内会有一些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产品出现,但让智能机器真正具备情感意识大概还需20至30年,预计到2049年左右会出现这种情感机器人。
搜狐科技: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职场造成冲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机器和人类究竟谁的创造力更强?
任福继:技术的革新会带来新的工种,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人类提升工作效率,但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从人类的范畴来看,人类具有高情商和高智商,因此具有更大的创造力;但从超越人类认知的宇宙范畴来看,人工智能或许最终会更具有创造力,只不过到目前为止的一些例子还仅体现在计算的基础上。比如一般下棋最多看十步以内,但机器能“看到”成百上千步,并能从中找出一些人类看不懂的依赖于计算得到的规则。
当前机器的自我繁殖能力已初步实现,我们之前也申请了专利叫作“机器人学校”,机器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将上一辈机器的知识全部学习完毕,并传承下去。
搜狐科技:人工智能的发展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您认为人工智能让人类更智慧了,还是更懒惰了?
任福继:和过去比较起来,有了键盘以后很多人提笔忘字,有些能力看似退化了;但从未来来看,人工智能还是令人更聪明了。人工智能本质终究是人类的工具,原来是解放体力,现在是解放和改善智力。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AI工具的支持下如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数据,如何附加更高层次的东西。涉及到教育方面包括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一切都可能要改变。
标签:
2022-08-08 11:04:18
2022-03-18 15:03:32
2022-03-18 15:01:59
2022-03-18 15:00:36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7
2022-02-07 16:16:25